关灯
护眼
字体:

番外一 终不似少年游(第11页)

章节目录保存书签

祁锦华摇摇头:“朕用冠敏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辩解,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无能。”

他口口声声说为了祁晏攒了国库,攒了兵马。

若他有大哥的治国才能,若他与老师一样厉害,二十多年来,百姓不会生活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中。

这些百姓又为何要为以后的“太平盛世”牺牲。

“贞徽八年,陛下西巡陇州,有一老妪协年幼孙儿拦路磕头,感恩陛下下诏平反天下冤案,还她儿子一个清白。贞徽十二年,江府老侯爷回京,带来南寨一个村子写的感谢信。”

重方一个一个的举例,末了,说:“陛下何须妄自菲薄呢?相爷也道,您不输那位的。”

重方陪他一直坐到深夜,期间添了好几次热茶,他劝了两回让他也坐下喝,重方一次未听。

重方这人固执得很,他做殿下时,可以与他有说有笑,可自他登基,他比任何人都守规矩。

从前天刚黑重方就哈欠连天,天大地大他睡觉最大,好几次出去赴宴,都是祁锦华驾马,重方在马车里呼呼大睡。

如今,他能陪他熬整夜。

祁锦华这一生,对不起很多人。

为首的,当属李千暮。

如何都忘不了,她失了腹中孩儿时的委屈与不甘,她将屋里的物件砸得粉碎,质问他为何不降罪于皇后。

凡是入口的东西,她都会让人一一检查,这么久都没事,为何去了皇后宫里当晚她就小产。

她问他为何偏袒皇后?

那时祁珹五岁,签订靖北条约的第一年,那时前朝党争斗的不可开交,吏部尚书逐渐做大,他一心只在制衡上。一时不察,让杨家钻了空子,害了李千暮肚子里的孩子。

没有证据证明此事与杨家有关,与皇后有关,他只能以皇后未保护好宫妃为由罚了皇后半年俸禄。

李千暮知道后拿着一摞摞的银票扔到他面前问:“陛下,这些钱,能换回臣妾的孩子吗?”

“那也是陛下的孩子,您就不难过吗?”

他那时只想着安抚李家的情绪,别误了大事,于是将李千暮升为贵妃。和她说:“我们还会有孩子,以后还会有的。”

一年后,吏部尚书李儒单贪赃枉法,证据确凿。

他看着桌上摆着的足够李家夷九族的罪证,想了又想,该如何办呢?

证据里真假参半,做过的没做过的,为扳倒李儒单,杨宽全都加在里面了。

他找不到替李儒单翻案的方法,证据确凿,人证物证俱在,他没有办法。

李家流放的消息没有瞒得过,李千暮冲到乾明宫。

“陛下既容不下李家,又为何那么多年假意宠爱于我?”

“陛下,是你给了我们骐骥,是你啊。”

是他,察觉了李儒单的野心,默许李家做大,捧杀了李家。

“从前种种,陛下没带一分一毫的真心吗?”

见他沉默,李千暮自嘲的笑了笑:“我真的太傻了,以为帝王心会为我停留。之前做女儿时听闻太子与杨家嫡长女情投意合,进了宫觉得都是谣传。原是我错了,大错特错。”

“陛下做这些是为了杨菡萏吗?”李千暮问他,“因为我威胁到了她,因为李家威胁到了杨家,所以陛下就要替她除了我,是吗?”

“那那个孩子呢?也是陛下默许的吗?”

“陛下待皇后真是,情深义重。”

他几次想说并非如此的,可话到嘴边,怎么都说不出口。

事到如今,说再多也不过是苍白的狡辩。

他和韦尚恩说:“老师,我是不是做错了?我成了一个不择手段的人。”

“李儒单做错了事,该受责罚,陛下又有何错?”

“可我明知那里面的罪证有些是伪造的,可我没管……”

“即便没有那些假证,也足够李儒单掉了脑袋。陛下将其流放,流放之地虽苦却活的下来,如此,已经很好了。”

大哥和他说,宁可错杀也不能放过。

章节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