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情深似海悟道侣生命信仰爱始真(第2页)
言罢,即背诵其词。
青衣女子听后,点头微笑,道:“公子请进内一叙。”
一杲遂踏入小楼,但见室内陈设雅致,书卷盈架,香气扑鼻。二人相对而坐,女子纤手递还石头,又烹香茗以待。茶香袅袅间,两人谈起修道之志,竟如故人重逢,言语投机。
原来青衣女子名曰赵不琼。不琼好奇问道:“吾观公子之石,并无特异之处,果真是仙人所赐么?”
一杲笑道:“乃无问仙随手拾得赠我,其中玄机,吾亦不得而知。”
不琼闻言笑道:“一块顽石,岂能长出叶子?莫非仙人于此石中藏有仙法?”
一杲摇头道:“吾曾多次取出观察,却未见异状。不如吾与子共同研究之?”
不琼亦生好奇之心,遂与一杲共同揣摩此石,然终无所获。
自此,李一杲与青衣女子赵不琼鱼雁频传,诗词唱和,情意绵绵。共志同趣,心灵相犀,情深日笃。
然李一杲京试落第,而青衣女子赵不琼代其孪生兄长应试,竟中进士,一杲闻之,径往访不琼,辞行也。不琼讶然曰:“公子才情卓绝,远胜于琼,何至名落孙山?今公子将何往?”
一杲怅然答曰:“吾本无求功名之心,乃家命所逼,无奈赴试。今既落榜,家命应已解。吾欲归无问山,未知吾友有意同行否?”
不琼沉吟有顷,含笑答曰:“琼代兄中举,彼必不欲我久留。愿随君往,稍待片刻,我去去即来。”
言罢,转身入内。
须臾,不琼果携行囊而出,含笑对一杲道:“家兄只重功名,恐我代考之事败露,果允我远游。今便可行。”
于是二人携手并肩,踏上归无问山之路。行经旬余,一杲谓不琼曰:“市井之地,繁华喧嚣,然无甚奇趣。不若吾与子共探无人之境,寻访山川之险峻,或可遇仙人也。”
不琼迟疑道:“我辈皆书生弱质,若遇财狼野兽或山贼强盗,如之奈何?”
一杲笑道:“吾早有准备。”
遂于背囊中取出两套江湖装束及双剑,示之不琼。不琼见状笑道:“原来公子早有筹谋,既如此,吾与子便做山林野客,共探奇险。”
二人遂扮作江湖中人,专行荒僻山路。探险山川之险峻,狩猎小兽异草为食,倒也自得其乐。
一日,二人于崇山峻岭间见一古庙,遂入内稍憩。刚入庙门,便有一小沙弥迎上前来,合十施礼道:“两位施主可是从京城来的李一杲与赵不琼?我家方丈有请。”
二人闻言大惊,随小沙弥入内殿。见一白眉老僧端坐其上,小沙弥禀告道:“方丈,两位施主已到。”
老僧指了指殿内的两个蒲团,含笑道:“两位施主请坐。”
一杲与不琼对坐,笑问老僧:“大师何以知我等行踪?”
老僧指不琼道:“此位施主代试之事已泄,天子震怒。然见施主文章出众,欲纳为皇妃以赦其兄之罪。官兵沿途搜捕未得,昨日国师请我推算施主所在。我告知国师三日后可来寻施主。国师去后,我施展神行法赶至此地等候二位。不知二位施主有何打算?”
不琼闻言惶恐不安,一杲安慰道:“大师既有法力无边,若要捉拿施主回去早已动手。”
又向老僧合十问道:“大师欲如何方肯放过赵施主?”
老僧道:“我算出赵施主与施主同行,故请国师取来施主考卷观之。见施主文章故意落榜避世,然慧根深厚。老衲愿收施主为徒修佛门正果,保赵施主平安并确保其兄长与父亲免遭朝廷之难。”
旁有小沙弥亦劝道:“李施主、赵施主当知如今唯有两条路可走:一则李施主皈依我佛保赵家平安;二则赵施主入宫为皇妃享富贵荣华。若二者皆不选则恐全家遭诛九族之祸矣!道理甚明还有何可选乎?”
一杲闻言转问不琼道:“施主愿入宫为皇妃否?”
赵不琼闻言,如遭晴天霹雳,玉容失色,泪珠滚落,即向老僧匍匐而拜,泣诉道:“高僧慈悲,小女子亦觉有夙世佛缘,恳求大师收录门墙,愿共修菩提,悟道求真。”
老僧微微摇头,缓言道:“贫僧不收女徒,亦不容女子涉足清净佛地。自此以后,你亦不能再与李施主相见。”
言罢,佛光隐现,似有无尽慈悲,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。
李一杲见状,心中虽然焦急,却仍温言安慰赵不琼道:“姊姊莫慌,天无绝人之路。即便为僧,亦可随师参禅,悟道修行,未尝不是福分。”
他言语中虽带笑意,然而眉宇间却难掩忧虑。
李一杲毕言,自怀探石而出,双手奉于老僧之前,肃容道:“大师,此石出自无问仙之手,曾云弟子机缘至时,叶自生于石。今弟子欲随大师修行,疑是机缘已熟。然此石尚无叶生之兆,乞大师慈悲为怀,施展佛法,令此石翠叶丛生。”
老僧含笑接石,曰:“汝子狡黠,此又何难之有?待吾施法。”
本拟叶生石上如拾芥然,讵料施法之间,竟非所易。连施三次法力,石头仍无绿意。僧心奇之,乃询李一杲此石来历。
李一杲不敢隐瞒,实告之曰:“此石乃弟子辞别无问仙时,彼随手拾于地。弟子亦屡加审视,实无异状。”
老僧反复摩挲此石,果觉其与常石无异,不能感应佛法。心中暗忖:“吾与李一杲之缘,尚未至也。”